2020年5月22日 星期五

加工出口區的葉公超

 

大前年 2017 年的五二零,朋友結婚宴客,我回高雄,經過養我育我的楠梓加工出口區,在門口圓環旁外觀特殊的莊敬堂拍了一張照片。我看莊敬堂看了好多年,直到拍了照片才留意到莊敬堂的題字人是葉公超,當下困惑了好久:葉公超是頂尖文學家、外交家,怎麼跟加工區有關係了?太不搭軋了!

 

說起設立加工出口區,重要推手絕對是時任經濟部長的李國鼎。1964 7 月經濟部提出「加工出口區設置條例」草案,1965 125 日完成三讀立法。立法速度之快,就算是戒嚴時期,仍讓我訝異。李國鼎固然居功厥偉,卻也不能不提幕後運籌帷幄親力親為的那隻手:「這個條例草案早先送到行政院時,是由(政務委員)葉公超先生負責審查,他親自到加工出口區詳細考察過,所以審查過程比較順利」,李國鼎回憶說。

 

政府行政必須依法,無法可依,等於無政可行。可是水到不一定渠成,立法絕非萬能:設置條例三讀了,誰說廠商會乖乖進駐設置廠房。再說了,加工出口區是當年世界上第一個結合工業區與自由貿易港區的嶄新實驗,前無古人,無例可循。196612月加工出口區落成,第二任處長吳梅邨隔年5月上任,發現法令及單位之間,權責難分,影響投資意願,引起區內已設廠業者不滿,這時「葉公超政務委員南下高雄駐留一星期,邀集區內外銷事業座談,找出問題癥結,提出46條修改現有法令及行政命令和組織架構,公超先生為此召開六次會議,提報行政院院會解決了所有的問題」,吳梅邨說。

 

葉公超不是經濟官員,不懂產業,不拚經濟;葉公超文學出身,在愛默思(Amherst)大學受業於著名詩人佛洛斯特(Robert Frost),後到英國結識了大詩人文評家艾略特(T. S. Eliot),專研艾略特介紹艾略特,回國在北京大學教西洋文學那年,葉公超才二十三歲。葉公超的英文好到連胡適之先生都稱讚他是同輩學人中最好的一位,甚至連洋人都沒有葉公超的英文好。

 

葉公超在美國教過書,那時住家隔壁鄰居有一個屁孩常翻牆過來搗亂,煩不勝煩,葉公超出面教訓,小屁孩當面嗆聲,一大一小惡言相向,互飆髒話。屁孩爹聞聲,趕緊制止,這時正好聽到葉公超對他的小孩罵一句:” I’ll crown you with a pot of shit! ” 屁孩的爹聽了不但不生氣,反倒就教葉公超:「你這句話是哪裡學來的?我好久好久沒有聽見過這樣的話了。你使我想起我的家鄉。」

 

伴君當然如伴虎,葉公超駐美大使駐到被人「頂上澆屎」,解職回家。據說是大使館文化參事打小報告回國給老師,老師是政壇大老張其昀,張其昀轉呈報告給蔣介石,蔣介石忍無可忍,下令解職,召葉回台。其實葉公超頂撞蔣介石頂撞了很多年,當然蔣介石也忍葉公超忍了很多年:1943年,「西藏事件宣言」發表後層峰反悔,電令葉公超收回,葉不肯,幾番周旋,葉公超跟蔣介石說,「此事關係國家威信,絕對不能更正!」葉公超駐美期間,外蒙入聯案意見又與層峰相左,但死罪非因公事,而是私怨:小報告裏頭說,葉大使平日常詆毀元首,說蔣只是無名小卒(nobody),不過是美國人的一條狗。蔣怒不可遏,在日記裡他的前外交部長、前駐美大使葉公超成了「葉逆」。

 

1961 年年底葉公超返國,雖任政委,但對好友說「身邊有『特務』,『政事』不准問」,心志孤傲,心情苦悶。脫離仕途,「怒而寫竹,喜而繪蘭,閒而狩獵,感而賦詩」,結果寫竹居多。葉公超終究是放不下:「竹子在中國畫中,以元朝人畫得最多。我發現,凡受外人壓迫,而個人性情不願服從壓迫、不願跟壓迫妥協的,就特別喜愛畫竹子。竹子,可以說是最反抗壓迫的象徵」。

 

葉公超說穿了是學者,是古典意義的文人:西學好,新學佳,舊學底子厚,會書法,會畫畫,一派名士作風。真名士不附庸風雅,不沽名釣譽,不想為官,不屑求官;葉公超踏上仕途,純屬意外:據說是為了保護他叔叔葉恭綽託付的毛公鼎不讓日本人抄到,怎奈嬸嬸告密,葉公超遭日本憲兵逮捕,鞭打灌水,關了四十九天,幾乎喪命,用計脫險後才轉入政界。

 

二十四歲的葉公超在《新月》月刊寫了一篇文章介紹哲學家羅素的《懷疑論集》,開筆聯想到「在孤堡圓塔裡鎮日寫小品文章的蒙田」。蒙田早年入世,曾經出仕,卻早早寄身田園,寄情古典,三十五歲歸隱。三十六歲的葉公超密攜毛公鼎,赴港歸還給叔叔葉恭綽,而後獲董顯光聘請,到新加坡任中宣部主任,踏上外交仕途,當司長、當次長、當部長:二戰期間完成了《中日和約》,在戰後協助簽訂《中美共同防禦條約》。葉公超是老友艾森豪總統口中「我中國朋友中唯一不撒謊的人」,也是蔣介石日記裡的「葉逆」,更是我的楠梓加工出口區莊敬堂題字人。可惜了,我倒情願葉公超學蒙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大器晚成的故事都是愛的故事

   李安的電影「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 」,改編自 班方登( Ben Fountain ) 的同名小說。李安據說大器晚成。李安 1954 年生,取得紐約大學電影碩士後失業六年,直到 1991 年的「推手」、 1993 年的「囍宴」,才漸漸站穩腳步。那年李安 37 歲。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