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31日 星期二

曼布克獎得主與作品(1969-2017)

2018年的曼布克獎還沒公布,整理自1969年至2017年的得主、作品、台灣譯本。

名單來源是維基百科,譯本有無主要查詢博客來。若有錯漏,煩請指正。


曼布克獎得主與作品 
Man Booker Prize, Winners and Works 


1969P·H·紐比(P. H. Newby),《需要負責的事情》(Something to Answer For)。英國。
(此書無譯本)

1970:伯妮絲魯本斯(Bernice Rubens),《獲選成員》(The Elected Member),英國。
(此書無譯本)

1970:雅各法瑞爾(James Gordon Farrell),《患難》(Troubles)。英國/愛爾蘭。
(此書無譯本)

1971:奈波爾(V. S. Naipaul),《在自由的國度》(In a Free State)。英國/千里達、托巴哥。
2001年諾貝爾文學獎,此書有譯本,天下文化出版,另有多本著作有譯本)

1972:約翰伯格(John Berger),《G》(G.: A Novel)。英國。
(此書無譯本,另有多本著作,麥田出版社有譯本)

1973:雅各法瑞爾(James Gordon Farrell),《克里希納普圍城記》(The Siege of Krishnapur)。英國/愛爾蘭。
(此書無譯本)

1974:納丁葛蒂瑪(Nadine Gordimer),《生態保護者》(The Conservationist), 南非。
1991年諾貝爾文學獎,此書無譯本。另有譯本,《朱利的子民》由桂冠出版、《偶遇者》由九歌出版)
  
1974:斯坦利·米德爾頓(Stanley Middleton),《假日》(Holiday)。英國。
(此書無譯本)

1975:露絲·鮑爾·賈華拉(Ruth Prawer Jhabvala),《熱與塵》(Heat and Dust),英國/西德。
(此書無譯本)

1976:戴維·斯托里(David Storey),《薩維爾》(Saville),英國。
(此書無譯本)

1977:保羅·馬克·斯科特(Paul Mark Scott),《繼續停留》(Staying On),英國。
(此書無譯本)

1978:艾瑞斯·梅鐸(Iris Murdoch),《大海,大海》(The Sea, the Sea),英國/愛爾蘭。
(此書有譯本,木馬出版。另有其他作品譯本,《網之下》、《黑王子》、《獨角獸》,木馬出版)

1979:佩內洛普·菲茲傑拉德(Penelope Fitzgerald),《海岸外》(Offshore),英國。
(此書無譯本。另有其他作品譯本,《書店》、《憂傷蘭花》,皆由新雨出版)

1980:威廉戈爾丁(William Golding),《通過儀式》(Rites of Passage)。英國。(1983諾貝爾文學獎,此書無譯本,代表作品《蒼蠅王》)

1981:魯西迪(Salman Rushdie),《午夜之子》(Midnight's Children),英國/印度。
(此書有譯本,商務。另有《摩爾的嘆息》,商務出版;《哈樂與故事之海》,皇冠出版;《兩年八個月又二十八夜》,麥田出版;《魔鬼詩篇》,雅言出版)

1982:托馬斯·肯尼利(Thomas Keneally),《辛德勒的方舟》(Schindler's Ark),澳洲。
(此書無譯本)

1983:柯慈(J. M. Coetzee),《麥可K的生活和時代》(Life & Times of Michael K),南非。
2003諾貝爾文學獎此書有譯本,天下文化

1984:安妮塔布魯克納(Anita Brookner),《杜蘭葛山莊》(Hotel du Lac),英國。
(此書無譯本)

1985:柯莉休姆(Keri Hulme),《骨頭人》(The Bone People),紐西蘭。
(此書無譯本)

1986:金斯利艾米斯(Kingsley Amis),《老惡魔》(The Old Devils),英國。
(此書無譯本)

1987:賴芙麗(Penelope Lively),《月虎》(Moon Tiger)。英國。
(此書無譯本,另有《為什麼忘了愛你》,商周出版)

1988:彼得凱里(Peter Carey),《奧斯卡與露辛達》(Oscar and Lucinda),澳洲。
(此書無譯本)

1989:石黑一雄,《長日將盡》(The Remains of the Day)。英國/日本。
2017諾貝爾文學獎,有中譯,皇冠、新雨兩版本。另有譯本《別讓我走》、《被埋葬的記憶》,商周;《夜曲》,聯經、新雨兩版本;《群山淡景》,聯合文學;《浮世畫家》,皇冠;《我輩孤雛》,大塊;《無可撫慰》,新雨)

1990A·S·拜厄特(A. S. Byatt),《迷情書蹤:一則浪漫傳奇》(Possession: A Romance)。英國。
(有譯本,時報出版)

1991:本·奧克瑞(Ben Okri),《飢餓之路》(The Famished Road),奈及利亞。
(此書有譯本,大塊出版。另有譯本《魔幻年代》,商周出版)

1992:麥可翁達傑(Michael Ondaatje),《英倫情人》(The English Patient   加拿大/斯里蘭卡。
(此書有譯本,時報出版,另有譯本《貓桌上的水手》、《分離》皆由時報出版,《菩薩凝視的島嶼》由大塊出版)

1992:巴瑞恩茲華斯(Barry Unsworth),《神聖的渴望》(Sacred Hunger),英國。
(此書無譯本,另有譯本《道德劇》,先覺)

1993:羅迪道伊爾(Roddy Doyle),《童年往事》(Paddy Clarke Ha Ha Ha)。愛爾蘭。
(此書有譯本,麥田出版。另有《撞上門的女人》皇冠;《遊俠兒救了聖誕節》、《嘰咕的招待》兩書為麥田出版

1994:詹姆斯·科爾曼(James Kelman),《晚了,太晚了》(How Late It Was, How Late)。英國。
(此書無譯本)

1995:派特·巴克(Pat Barker),《幽靈路》(The Ghost Road),英國。
(此書有譯本,時報,另有,《重生》、《門中眼》亦由時報出版;《穿越看不見的界線》由天培出版)

1996:格拉漢姆·史威夫特(Graham Swift),《杯酒留痕》(Last Orders),英國。
(此書無譯本)

1997:阿蘭達蒂·洛伊(Arundhati Roy),《微物之神》(The God of Small Things),印度。
(有譯本,天下文化)

1998:伊恩·麥克尤恩(Ian McEwan),《阿姆斯特丹》(Amsterdam),英國。
(有譯本,商周出版。另有《判決》麥田出版;《陌生人的慰藉》、《甜食控》、《太陽能》漫步文化;《贖罪》大田出版;《水泥花園》、《卻西爾海灘》、《初戀異想》,商周出版;《SATURDAY星期六》、《愛無可忍》,天培)

1999:柯慈(J. M. Coetzee),《屈辱》(Disgrace),南非。
2003諾貝爾文學獎。此書有譯本,天下文化。另有《鐵器時代》、《等待野蠻人》、《麥可K的生命與時代》,皆由天下文化出版;《雙面少年》、《在國家心中》、《仇敵》、《聖彼得堡的文豪》、《昏暗之地》、《伊莉莎白‧卡斯特洛》,則為小知堂出版;《少年時》,時報出版;《此刻:柯慈與保羅奧斯特書信集》,寶瓶;《緩慢的人》,天培)

2000:瑪格麗特愛特伍,(Margaret Atwood),《盲眼刺客》(The Blind Assassin),加拿大。
         (此書有譯本。另有《使女的故事》、《雙面葛蕾斯》、《死亡之手愛上你》、《美麗性世界》、《強盜新娘》、《末世男女》、《洪荒年代》、《女祭司》、《瘋狂亞當》、《債與償》、《當半個神不容易》,以上皆由天培出版;《潘妮洛普》由大塊出版;《與死者協商:愛特伍談寫作》由麥田出版;《挑戰莎士比亞2:血巫孽種》由寂寞出版)

2001:彼得凱里(Peter Carey),《凱利幫》(True History of the Kelly Gang),澳洲。
(此書有譯本,皇冠出版)

2002:揚馬特爾(Yann Martel),《少年Pi的奇幻漂流》(Life of Pi),加拿大。
(此書有譯本,皇冠出版。另有《標本師的魔幻劇本》,商周;《故事的真相》,皇冠)

2003DBC 皮埃爾(DBC Pierre),《維農少年》(Vernon God Little),澳洲/墨西哥。
(此書有譯本,天培出版)

2004:阿蘭·霍靈赫斯特(Alan Hollinghurst),《美的線條》(The Line of Beauty),英國。
(此書有譯本,商周出版)

2005:約翰·班維爾(John Banville),《大海》(The Sea),愛爾蘭。
(此書有譯本,印刻。另有《哥白尼博士》、《克卜勒》、《牛頓書簡》時報出版;《證詞》、《幽靈》、《雅典娜》書林;《布拉格畫像》,馬可孛羅

2006:基蘭·德塞(Kiran Desai),《繼承失落的人》(The Inheritance of Loss)。印度。
(有譯本,遠流。另有《芭樂園的喧鬧》,馥林出版)

2007:安妮·恩萊特(Anne Enright),《聚會》(The Gathering),愛爾蘭。
(此書有譯本,書林出版。另有《被遺忘的華爾滋》、《拍照》、《林奇的歡愉》,皆由書林書版)

2008:亞拉文·雅迪嘉(Aravind Adiga),《白老虎》(The White Tiger),印度。
(此書有譯本,商周出版,另有《塔裡的男人》,亦由商周出版)

2009:希拉蕊·曼特爾(Hilary Mantel),《狼廳》(Wolf Hall),英國。
(此書有譯本,天下文化)

2010:霍華德·雅各布森(Howard Jacobson),《芬克勒問題》(The Finkler Question), 英國。
(此書有譯本,遠流出版)

2011:朱利安·巴恩斯(Julian Barnes),《回憶的餘燼》(The Sense of an Ending),英國。
(此書有譯本,天下文化,另有《福婁拜的鸚鵡》,商周出版)

2012:希拉蕊·曼特爾(Hilary Mantel),《狼廳二部曲:提堂》(Bring Up The Bodies),英國。
(此書有譯本,天下文化)

2013:埃莉諾卡頓(Eleanor Cattonl),《發光體》(The Luminaries),紐西蘭。
(此書有譯本,聯經出版)

2014:理察·弗拉納根(Richard Flanagan),《行過地獄之路》(The Narrow Road to the Deep North),澳洲。
(此書有譯本,時報出版)

2015:馬龍·詹姆斯(Marlon James),《七次謀殺簡史》(A Brief History of Seven Killings),牙買加。
(無譯本)

2016:保羅·貝蒂(Paul Beatty),《背叛》(The Sellout),美國。
(此書無譯本)

2017:喬治桑德斯(George Saunders),《林肯在中陰》(Lincoln in the Bardo)美國。
(此書無譯本,知名譯者何穎怡翻譯中。另有《十二月十日》由時報出版,《恭喜畢業》由新經典出版)

大器晚成的故事都是愛的故事

   李安的電影「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 」,改編自 班方登( Ben Fountain ) 的同名小說。李安據說大器晚成。李安 1954 年生,取得紐約大學電影碩士後失業六年,直到 1991 年的「推手」、 1993 年的「囍宴」,才漸漸站穩腳步。那年李安 37 歲。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