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26日 星期二

咪蒙是怎麼死的?



孤陋寡聞,我是咪蒙的微信公眾號、微博等帳號遭禁,「不得轉世」之後,我才知道咪蒙。

咪蒙的文章閱讀量常常是百萬起跳,據說她寫一篇文,甚至可以要價五十到八十萬人民幣。咪蒙憑什麼?

為了吸睛,咪蒙是「標題黨」,跟時事話題熱點,常用對比、粗話、問句當標題。內容大宗是男女關係、性、金錢。文筆辛辣,觀點有如所謂「毒雞湯」。(見〈咪蒙文章數據分析〉

這類文章的集結,前幾年曾以《我喜歡這個功利的世界》在台灣出書。書中最有名的文章,莫過於〈致賤人:我憑什麼要幫你?!〉與〈low B:不是我太高調,而是你玻璃心〉。

不過,咪蒙曾經學術:山東大學文學碩士,論文寫《玄學本體論與阮籍詩歌》,因此她來寫歷史人物的故事好像也不是甚麼怪事。

聖人請卸妝》是上週六補班晚餐後,走到敦南誠品買的。抽空讀了幾篇,好看,風格完全如咪蒙自陳,是「八十%的史料加上二十%的胡說八道」:金聖嘆可以寫微博、劉邦的太太呂后比韓劇「妻子的誘惑」還猛可謂正宮典範、讓梨的孔融讀來根本是一枚傲嬌又暴衝的憤青。

「卸妝」不只是「翻案」,還有「政治意涵」。

咪蒙的自序文章〈聖人不死,大盜不止〉已透露了端倪。這些惡搞古人的文章,咪蒙說:

我想調戲的不是古人,而是呆子......讓古人們卸了妝,不再飾演懸在空中的文化符號或政治圖騰,而是回歸人性,展露出各種款式的人格分裂來。......乾巴巴的『愛國文人』四個字,才是存天理,滅人欲。既辟邪,又避孕」。(頁24-5)

序言的最後,居然引用了社會學家韋伯(Max Weber)。咪蒙說:

馬克斯‧韋伯把人類社會劃分成三個時代:傳統時代、英雄時代和法治時代,一個法治社會應該沒有英雄、沒有聖人、沒有完人。

聖人一死,世界終於正過來了。(頁25)

世界還沒正過來,咪蒙的帳號就先死了。


引用資料:
咪蒙,2015,《聖人請卸妝:歷史課本不會教,關於聖賢名人們說不得的那些事兒》。台北:商周出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大器晚成的故事都是愛的故事

   李安的電影「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 」,改編自 班方登( Ben Fountain ) 的同名小說。李安據說大器晚成。李安 1954 年生,取得紐約大學電影碩士後失業六年,直到 1991 年的「推手」、 1993 年的「囍宴」,才漸漸站穩腳步。那年李安 37 歲。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