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日 星期五

觀選筆記:關於選舉我想說的其實是……


距離1124地方選舉,最後三個禮拜了。

有時會跟年輕朋友說,如果對政治有興趣,想要更瞭解政治,或者想要更了解一個地方,有個速成的辦法,那就是:去輔選吧!即便當志工也很好。畢竟,政治的總動員,除了戰爭,就是選舉了。

當你在第一線跟著跑,跟人接觸,你會漸漸理解在地的不同脈絡,進而累積出一些感覺,甚至訓練出一種直覺。這是最寶貴的默會致知;也是在媒體的再現中、網路的風向裡,難以學到的know-how

我參與選舉資歷尚淺,還在看,還在學。這次選舉,是進政治圈以來,距離選區戰場最遠的一次。因為如此,反而有一個局外的位置來觀察,當一名「入戲的觀眾」。

在政治生涯永遠位居核心的馬永成,在歷經1994年台北市長選舉後說過:

選舉最吸引人的地方,有人說在於它的勝負難料,我卻覺得其中各種力量的稍縱即逝最令人回味不已。

去年底這場三黨世紀大戰中,我有機會站在選舉風暴的核心,看到、觸摸到、感覺到各種政治力、經濟力、社會力從我身旁經過,這是我的幸運,也是一輩子難得的機緣。有些力量對阿扁的選情有幫助,我會使盡全力去捕捉這些力量,讓這些力量具體在選戰中發揮作用,對於學政治的我來說,沒有比掌握這些力量更好的教室。但大多數力量稍縱即逝,有些力量我捕捉不到、有些力量其實反而是反作用力,抵銷阿扁的選戰優勢、有些力量我只分到對手掠奪之後的剩餘、有些力量根本不是我的能力所及,最嚴重的是,有些力量我會很難判斷是否對阿扁的選情有利。(7)

我認識很多人都認為選舉很亢奮,像戒不掉的癮。我回想起當年每天深夜離開總部,騎車一個小時回到家,都還要放空冷卻很久,才能平靜入睡。選舉當然很亢奮。

可是,我更同意馬永成說的,選舉最迷人之處,就在於各種力量的稍縱即逝。我認為,各種力量無時無刻的交互作用下,最後的靜止狀態,可以稱為均衡點(equilibrium,也就是最後的選舉結果。

每個幕僚都該在每次的選舉中,無論身處局內或局外,核心或邊陲,都去練習捕捉、理解、預測這個均衡點。

至於候選人,任務相當「單純」:求勝!選舉即戰爭,輸贏就是生死。


【引用資料】
馬永成,1995,〈推薦序:世紀大決戰〉。收錄於鄭聲、陳雪著,《陳水扁兵法:1994臺北市長勝選秘笈》。台北:月旦。



大器晚成的故事都是愛的故事

   李安的電影「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 」,改編自 班方登( Ben Fountain ) 的同名小說。李安據說大器晚成。李安 1954 年生,取得紐約大學電影碩士後失業六年,直到 1991 年的「推手」、 1993 年的「囍宴」,才漸漸站穩腳步。那年李安 37 歲。但是,...